幼儿园下沉做托育,一直是托育行业的热门话题。围绕这个话题的,是几个更细化的问题:
幼儿园有没有能力做托育?
幼儿园如何做托育?
幼儿园做托育有什么优势和劣势?
幼教人该如何转型做托育?
幼教人做托育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?
面对幼儿园下沉做托育,托育园该如何应对?
一年前,针对“幼儿园能不能做托育”这个问题,不管是幼教人,还是托育人,多数都持否定态度,讨论的结果是:幼儿园做不了托育。
其中的理由,一是幼儿园的运营模式和托育园大不相同,特别是在招生上,幼儿园缺少招生能力;二是幼儿园的老师缺少小月龄孩子的照护能力;三是从业者的思维模式跟不上。
现在再来看“幼儿园能不能做托育”,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,而是必须做、怎么做的问题了。从政策的角度,“托幼一体化”在有些地区是禁止的,但有些地区是默许,有些地区是鼓励,无论怎样,幼儿园对托育的态度都已经从观望阶段进入下场阶段。
托育发展一直走在前列的上海市,在9月16日发布了《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年)》,行动计划提出:到2022年底,实现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不低于85%,同时,托幼一体园所在公民办幼儿园总量中占比不低于50%。
每一次的政策方向,都代表着行业发展机会。不少幼儿园已经在探索和实践托幼一体化的模式,虽然还没有见到成功的商业模型,但至少已经走在了路上。还有更多的幼儿园在观望,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做托育,能不能做托育。
01
幼儿园做托育的机会
相比专门的托育机构,幼儿园有场地、有老师、有运营经验,更有过去沉淀下来的资金和信任感。还有孩子需要、家长欢迎、政策支持,似乎万事俱备,只欠收钱了。可是,托育园们却觉得幼儿园根本没有能力做托育,这是怎么回事呢?
02
幼儿园做托育容易吗?
所谓的“托”和“幼”,只是根据年龄把0-6岁的学前教育细分出来的两个概念。从功能上讲,“托”对应0-3岁,托育园更重视养育,相当于看护和早教的结合;而“幼”对应3-6岁,幼儿园有明显的教育属性和教育目标,譬如大家所熟知的幼儿园五大领域,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等。
托育园和幼儿园的根本区别,在于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不一样,相应地对园所环境、老师素质,甚至对整体的教学行为的要求都不一样。幼儿园通过托幼一体化能够为孩子们提供稳定、连续的环境,但相对于托育机构来说,幼儿园难以提供专业的托育环境,不能满足家长们的需求。
幼儿园自身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。
首先是惯性思维,用做幼儿园的模式做托育。托育需要的是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,特别是在招生模式上。与幼儿园是公认的“刚需”不同的是,目前托育更像早教一样,对它的需求不够“刚性”,所以需要强招生,比幼儿园的商业化程度要高得多,而幼儿园对这些花样百出的招生手段则比较陌生。
第二个难题是师资。因为孩子的年龄段不同,能力发展水平不同,对托育老师的观念、技能等的要求,也就和对幼儿园老师的有很大差异。而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,也不情愿去做更苦更累的托育老师。本来幼儿园就一直被师资问题所困扰,再从中找出优秀的老师去做托育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第三个困难就是课程体系方面。托育服务发展的时间尚短,当市场体量不够,没有产生行业巨头的时候,很难有好的课程体系能够涌现出来,这是市场规律。幼儿园没有好的课程体系做托育,只能从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产品中筛选,课程不专业、老师不专业、园长不专业,靠什么做好托育呢?
03
托幼一体,顺势而为
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指出“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,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,招收2至3岁的幼儿。”国家发改委推出的《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试行)》,“中央预算将对纳入专项行动的示范及社区托育机构重点支持,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的补助。”各地政府也在逐渐推出利好政策,不管是从政策引导来看,还是从现在的行业发展来看,托幼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。
家长有需求,政策有驱动,幼儿园有热情,只要大方向是对的,剩下的就是如何找到出路,如何看到有哪些坑,如何避免掉到坑里。